一线城市新房价格止跌 政策助力楼市或企稳******
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
1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。数据显示,房价环比下降城市增加,其中,二手房价环比下降城市达到63个。从新房价格来看,一线城市在连跌3个月后出现止跌现象。
业内人士认为,一线城市率先出现止跌企稳态势,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在供需两端积极的政策产生一定效果。预计2023年需求端政策力度有望加码,热点城市交易量或在二季度开始企稳并慢慢回升,并在下半年带动都市圈周围城市转好。
一线城市新房价格止跌
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22年12月,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城市有所增加,其中,新房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5个,比上月增加4个;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3个,比上月增加1个。
分城市来看,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一平一降,二三线城市环比下降。其中,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.2%转为持平;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.5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。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.3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;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.4%,降幅与上月相同。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.3%,降幅与上月相同;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.4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1个百分点。
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,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,2022年12月全国70个城市新房价格指数环比跌幅为0.2%,同比跌幅为2.3%。当前房价指数跌幅总体上没有扩大,说明去年四季度持续性的“三支箭”政策,减少了房企恐慌性降价的心理。最明显的变化是,一线城市连跌3个月后,当前已经有止跌现象。预计新房价格指数的积极变化后续也会逐渐传导到二手房市场中。
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认为,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基本止跌,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供需两端积极的政策产生一定效果。比如,供给端加快“三支箭”等资金投放、推进保交楼,改善房企资产负债表,推动收并购;需求端积极降低按揭利率,鼓励住房购置和改善等,政策叠加部分缓解了风险预期,购房需求释放也有所稳定。反映在房价上,一线城市率先出现止跌企稳态势。
不过,李宇嘉同时指出,2022年12月房价下跌城市增加,市场仍较为疲弱。
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认为,二手房价格表现更值得关注,2022年12月二手房价环比下降城市有63个,说明当前市场全面低迷。
政策助力
年内楼市或企稳
今年以来,中央和地方楼市支持政策密集出台。
1月5日,央行、银保监会宣布对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实行动态调整,即新房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,可阶段性维持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房贷利率下限。住建部部长倪虹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示,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,要大力支持,首付比例、首套利率该降的,都要降下来;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,以旧换新、以小换大、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。他还表示今年要因城施策、精准施策,提振市场信心。
与此同时,各地稳楼市步伐加快,新疆乌鲁木齐、安徽六安、河南荥阳等多地发布了刺激住房消费需求的政策举措,包括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、暂停限购政策、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、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、换购住房个税减免、支持团购住房、发购房补贴、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。河南更是明确表示,要取消和调整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。
李宇嘉认为,稳房价是稳预期、稳需求、纾困供给端的关键。近期央行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,目的也是为了稳房价,为稳楼市交易、开发创造条件。预计热点城市交易量或在二季度开始企稳并慢慢回升,并在下半年带动都市圈周围城市好转。
对于今年的政策预期,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丁祖昱认为,2023年将继续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,地方需求端政策力度有望加码,包括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远郊区域局部放松限购,定向优化二孩、三孩家庭以及各类人才购房资格等。重点市场倘若出现走弱迹象,不排除政策加码的可能性,以便给市场“保温”。
比亚迪销量增长背后:相关产业链当居“首功”******
2022年,谁是车市中的最大赢家?
产销数据显示,比亚迪2022年累计销量186.35万辆,同比增长208.64%。不出意外的话,其将成为年度销量最高的汽车厂商。
在比亚迪交出的这份成绩单背后,相关产业链当居“首功”。
率先“停燃”,收获颇丰
2022年上半年,比亚迪率先宣布停止燃油车生产的消息,在汽车行业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。公告称,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,比亚迪汽车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。未来,比亚迪在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。
上述公告发布后,业界有观点认为,比亚迪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仅是单一企业行为,这个决定对比亚迪合适,但别的企业不一定合适。虽然有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较好的大行业背景,但这只是一个企业的具体决策。
不过事实证明,作为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整车企业,“停燃”令比亚迪收获颇丰。
中汽协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24.7%,接近四分之一,较2021年增长超7.5个百分点。
显而易见的是,“停燃”的做法为比亚迪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,也为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彻底“扫清障碍”。近期,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大幅提升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22年11月,比亚迪迎来了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。从“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”用时13年、从“100万到200万”用时1年,从“200万到300万”仅用时半年。
率先“停燃”,底牌是什么
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,产业链的作用毋庸置疑。谁能够掌控相关产业链,谁就能抢占先机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与传统燃油车有所不同,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成本中,电池占比已超三成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,电池有着技术壁垒高、研发难度大的特点。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1-11月,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列前两位,二者的市占率加总为50.7%。其中,比亚迪电池的装机量达到60.6GWh,同比增长168.3%,位列全球第二,市占率13.6%。
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掌握电池制造的车企,比亚迪坚持原材料安全与产品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路线,先后推出刀片电池、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业界顶尖技术。上述优势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占得先机,也赋予了比亚迪率先“停燃”的勇气。
此外,比亚迪推出的DM-i超级混动、DM-p王者混动和e平台3.0等技术,在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变革、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,也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同时,比亚迪以开放的电池、电机、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,引领创新链发展,助力行业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涵盖私家车、出租车、城市公交、道路客运、城市商品物流、城市建筑物流、环卫车等七大常规领域和仓储、港口、机场、矿山专用车辆等四大特殊领域,实现全市场布局。
率先“停燃”,加速低碳转型
借助“停燃”契机,比亚迪正加快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低碳转型。
其中,比亚迪在清洁能源方面深耕开发。在太阳能领域拥有硅片加工,电池片、光伏组件制造、光伏系统等全产业链布局,业务足迹遍布包括中国、美国、日本、英国、巴西、印度、澳大利亚等国家。
目前,比亚迪太阳能在光伏组件领域可融资价值已跃升至全球第八位,并连续多年入选彭博社全球一级组建制造商(BloombergTier1)榜单。在储能产品方面,比亚迪储能已成功打入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全球多个市场,已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近百个工业级储能解决方案。
业内专家认为,碳达峰、碳中和是推进各领域转型创新的重要机遇。中国产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,主动采取建立绿色供应链,研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,投资新领域,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,降低生产经营碳足迹的行动,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为推进国家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的战略发展目标,落实应对气候变化《巴黎协定》,比亚迪发挥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示范,强化企业碳排放行动和管理,通过绿色的技术、产品和解决方案,加快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低碳转型。
比亚迪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能源生态闭环,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服务,用电动车治理空气污染,用云轨云巴治理交通拥堵,为全球城市提供立体化绿色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。
除此之外,比亚迪顺应国际趋势,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战略部署,在坪山总部园区分别从绿色运营、绿色办公、绿色生产三个方面开展减碳工作,助力坪山总部成为首个零碳园区。2022年,比亚迪整个坪山园区全部启用了清洁能源。(完)